渠道品类
在现代渠道品类中,超市通常属于一阶渠道,主要销售独立的产品品牌,但也有别的渠道品类如药店入驻大型超市形成店中店,使大型超市变成二阶渠道。购物中心则通常属于二阶及高阶渠道,拥有餐馆、甜品店、品牌服装店、奢侈品专卖店、电影院、健身中心等产品品类,还拥有超市、百货店、化妆品店、玩具店、电器店、书店等渠道品类。互联网的普及使服务型产品品类的销售渠道空前繁荣,如餐饮的美团、旅游的携程、电影票的猫眼、打车的滴滴等,颠覆了过去服务型产品品类只能现场交易的局面。
其中,电影院是比较特殊的产品品类,介于产品品类与渠道品类之间。如果必须归类,则电影院仍属于产品品类。由于影片高度品牌化,因此有人认为电影院是影片的渠道。其实,电影院的价值生产属性更强,影片买回家看完全不可能产生同样的顾客效用,影碟的价格与电影票的价格也相去甚远。
渠道品类三大特性
渠道费用的主要成分是交易费用,生产成本(比如对货品的分级、包装)占比很小。如果生产成本占比很大,就要考虑其是否属于渠道品类(参考电影院)。
第一特性:便宜,降低了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形下的交易费用。为了便宜,可以不惜牺牲一部分便利和特色。最具价值的零售品牌大多以便宜起家,比如,沃尔玛被称为“价格屠夫”,国美电器也曾被称为价格杀手,淘宝同样以便宜起家。必须指出的是,便宜是指“便宜卖货”而不是“卖便宜货”。不是人人都爱“买便宜货”,但是人人都爱“便宜买货”。
重要的是,品牌之战是心智之战,“便宜”不是价签上的数字,而是顾客心智中的认知。精明定价策略有助于建立便宜认知而不至于沦为纯粹价格战。因此,定价需要综合运用竞争定价、心理定价、价格歧视、价格锚点等定价技术,以充分扩大销售、挖掘顾客盈余。
第二特性:便利,降低了特定情形的交易费用。品类分化的秘诀是聚焦品类的次要特性,零售品牌通过聚焦“便利”分化出便利店品类。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时间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加,“便利”对“便宜”的相对重要性提高,原来的零售业平衡将因此发生变迁。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便利店成长速度数倍于传统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场。
人均小时收入的增加,也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消费者要在同样的闲暇时间内实现更大效用的消费,这导致了商业向两个极端发展:要么直接的便利,社区便利店和“即时电商”(一小时内送达)将迎来春天;要么一站式综合消费,吃、喝、玩、乐、购一站式解决——大型购物中心将继续挤压传统的百货商场和部分街边商业。可以预见,基于O2O的即时电商将是传统电商的颠覆者。
需要强调的是,便利店靠便利和超市竞争,但靠便宜和其他便利店竞争。如果有一天便利从次要特性上升为首要特性,那我们或许会目睹7-11的市值超越沃尔玛。
第三特性:特色,降低的是特定人群的交易费用。有一类顾客不买便宜货,针对他们会有精品店、进口超市;有一类顾客不买高档品,针对他们会有跳蚤市场;有一类顾客,是某类商品重度消费者,针对他们会有书店、化妆品店、水果店、母婴店、红酒店、户外用品店等特色渠道。特色是比便利(快、近、齐)更丰富的特性,因此聚焦特色分化出的渠道新品类也最多,超市就是通过聚焦日常消费品而从百货商场或集贸市场分化出来的。
分挖掘了餐饮导购品类的潜力之后。而餐饮导购品类的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我们接触到的不少融资项目都在对餐饮导购品类发起侧翼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