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安全感满意度涵盖的内容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卫生安全、经济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等,但群众最感性、最直观、最关心的安全感认识还是人身和财产安全,这是一定时期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人民群众评判公安工作优劣最根本、最直接的依据,安全感的形成,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感性认识、对自身安全风险的自我评估及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复杂过程。社会平安和谐了,自然群众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也就有了满意度。所以,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整体工作的客观评价,是反映一个地方公安机关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晴雨表”,是评价民警工作成绩的最根本指标。
二、目前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一)侵财类犯罪打击效果不突出。
(二)重点地区场所整治作用不明显。
(三)社区安全防范机制建设不完善。
(四)受媒体信息快速传播的影响。
(五)日常执法工作不规范。
(六)窗口服务效率不高。
三、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重点地区和场所的清理整治,形成良好治安秩序。
(三)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刑事发案大幅下降。
(四)加大矛盾纠纷化解,从源头上消除对群众安全感的影响。
(五)加大巡逻警力的投入,切实提升街面见警率。
(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队伍整体形象。
(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创建和谐警民关系。
(八)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弘扬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