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资料大全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中路188号附楼三楼A之D08
其它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劳动西路293号嘉盛奥美城1708室 ;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538号同城广场A栋1202;
联系电话:13148420404
公司传真:020-29819059
办公手机:18620250304
官方网址:/
企业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新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广州策智市场调研公司-湖北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广州策智市场调研公司   发布时间:2014-10-30   浏览:

按照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要求,省发改委、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组织有关方面,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全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现状

(一)全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速度较快

一是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较快。2013年全省物流市场主体数量为26971家,比上年增长26.3%,占全省市场主体比重约为0.8%。二是内资和私营物流企业发展较好。2013年全省物流市场主体中,内资、私营、外资企业数量分别为12542、14221、208户,比上年分别增长13.5%、40.7%、10.1%,占比分别为46.5%、52.7%、0.8%。三是注册资本不断提高。2013年全省26971户物流市场主体中,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有995家,1亿元(含)以上的企业480家,全省物流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为5026.32亿元,平均注册资本为0.1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内资、私营、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分别为0.33亿元、0.038亿元、1.72亿元。

(二)全省物流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提速

随着我省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物流企业逐步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调查显示,以往我省物流企业从事的业务中,以运输与装卸为主,仓储和配送次之,服务功能较为单一。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我省物流企业开始逐渐新增库存管理、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物流系统设计等现代物流综合业务。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有近5%的物流企业新增了相关现代物流综合业务,2013年新注册的5628家物流企业中60%以上业务范围涉及现代物流综合业务。同时,随着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逐渐减弱,民营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变大, 涌现了一批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一些大型工商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也开始由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开展社会物流服务。更有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向提供更加专业的一体化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延伸。数据显示,2013年我省物流外包比例持续提高,物流金融市场服务需求增大,物流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三)全省物流市场主体投资呈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全省物流市场主体投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呈现出国有、股份制、私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尤其是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完善物流市场竞争机制,带动全省经济增长,而且其迅速增长的态势表明,股份制等非公有制的物流企业已成为我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2013年物流市场主体中私营和外商占比为53.5%,内资中有近三分之二为民营或股份制企业,仅从数量上来看,非公有制物流企业占全省物流市场主体的80%以上。全省多种所有制物流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对于调动各个方面的优势资源、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弥补物流业发展资金不足,以及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重点物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截至2013年底,我省共有90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和187家A级物流企业,这些重点企业都是各地及物流各行业的领头羊。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襄阳东风合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5A级物流企业在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现出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在专业物流方面,我省医药物流展示出了规模效应,发挥了行业龙头的重要作用。2013年,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销售额84.7亿元名列全国民营医药企业第一名。

二、全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省物流市场主体“散、小、弱、低”

我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水平滞后,核心问题表现为“散、小、弱、低”。一是“散”,就是主体分散、经营粗放、封闭运行、各自为阵。全省56.4%的物流市场主体集中于武汉、襄阳和宜昌三个地区,而其余43.6%的物流市场主体则分散于14个市州。二是“小”,就是企业规模小。全省物流市场主体95%为中小物流企业,全省物流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在5000万以上的只有995家,占比仅3.7%;全省重点物流企业只有90家,占比仅0.3%;A级物流企业只有187家,占比仅0.7%。三是“弱”,就是市场主体竞争能力弱。全省12542家内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占59.9%;全省14221家私营物流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占57.2%。在关于企业运营车辆的调研中,普通货车和厢式货车的数量占70.6%,专用罐车和冷藏车只占12.8%,车辆利用率在90%以上的企业只占43%,大部分物流企业难以提供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四是“低”,就是企业提供服务层次低、运作效率低。在企业主要从事的业务中,60%以上的物流企业主要从事传统、单一的运输和仓储业务,而能提供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物流系统设计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的企业则仅占22%和7%,由于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方式粗放,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求,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化运作。

(二)物流市场竞争无序,制约企业发展

在339份关于市场不规范原因的调查中,66%的物流企业认为市场竞争无序是市场不规范的主要原因,部分物流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非理性地采用价格战展开竞争。市场竞争无序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环境不规范。由于我省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如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等,物流市场主体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与诚信机制。例如,湖北省沙洋运通物流有限公司为圆通快递在沙洋的加盟网点,于2013年12月因运送违规危险品(导致一人死亡、9人不同程度中毒)被吊销执照。该案例是物流主体因快递、物流收寄验视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市场监管力度与行业自律亟需加强的典型例子。

(三)物流企业跨区域网点设置不够,网络化运营较弱

我省现有的大部分物流企业只在本地布局网点,跨地区、跨省乃至全国范围布点的不多,据对全省抽样的339家运营状况较好的物流企业的调查,92%的物流企业业务网点在100个以下,80%的物流企业业务覆盖省份在10个以下,57%的物流企业业务覆盖县市级在10个以下。如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网点主要遍及武汉三镇,跨省市网点布局只涉及重庆等部分省市。大部分物流企业网点疏散,服务半径过大,且农村物流以及二三线物流发展不足,难以提供多批次、跨地区、跨省市的物流服务,多数只能在城市等小区域范围内活动,很难实现向周边地区、省市的辐射。在网络化运营能力方面,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物流的专业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现代物流网络运营服务能力欠缺。

(四)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支撑不够

一是业务范围狭窄、综合服务能力不够。我省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主营业务仍然以储、运为主。从调研情况来看,我省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来自基础性服务,企业普遍缺乏对客户提供定货管理、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保险理赔、账款结算、信息服务等系列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从物流供应链服务来看,大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有限,只能提供单一或部分物流服务,不能提供一体化的全程物流供应链服务。二是信息化水平偏低。全省抽样的339家运营状况较好的物流企业中,运用GPS和GIS等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占41%,运用RFID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仅为8%,信息化水平较低,真正编制了信息化整体规划,建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企业不多。物流企业在立体仓库、条码识别、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方面投入较少。在调研企业中,50%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经费预算,35%的物流企业不会经常升级其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也缺乏规划。

(五)物流中高端专业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较大

在我省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物流人才短缺的矛盾已经凸显,真正掌握现代物流知识,具备全面的经济、物流、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如综合性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运输管理和库存管理等高专精人才相当匮乏。据调查的339家企业中,仅有22.4%的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部分有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物流企业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规模偏小,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产学研对接不畅。42%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大多数人才主要从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流向外资、国有等大型物流企业,从二三线城市流向一线城市,且年轻人才流动比率较高。其中薪资待遇低、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是造成人员流失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作压力大、成长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等。

(六)物流企业融资成本高、费用负担重

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我省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在339份关于企业是否获得金融服务支持的数据显示,79%的物流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53%的物流企业表示难以获得金融服务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资产、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机制的支持、缺乏适合物流企业发展的金融及衍生产品。对于融资,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是:融资渠道少、附加条件多、融资范围窄。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审核时间长。由于人力成本高,路桥等费用重,油价持续保持高位、信息开放程度不够,以及“营改增”政策调整等因素使得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物流企业的负担,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全省物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是创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环境。落实省政府[2012]68号文件中提出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结合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的金融、土地、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逐步加大对全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进行引导的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探索龙头、示范物流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构建公平竞争诚信的物流市场环境。发挥主管部门在监督和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主导作用,反对地方保护、消除区域封锁,查处价格欺诈、以次充好、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等违法违规行为。注重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建立物流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和激励惩戒机制,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大力宣传“诚信物流”,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制度建设。对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社会责任强的企业予以支持,对破坏市场秩序、诚信缺失的企业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二)着力做大做强我省物流市场主体

一是要大力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落实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对物流龙头企业,省及企业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挂牌服务、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企业项目审批、规划用地、融资服务、政策优惠、证照办理、便利通行等问题;集中政策和资金扶持和培育省重点物流企业;支持物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二是要大力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对中小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参股物流企业;鼓励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合作;鼓励省内物流企业与中央在鄂企业开展合作,全面参与中央在鄂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三是要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围绕农产品、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结合特大项目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来鄂,弥补省内规模以上物流市场主体的不足,鼓励外来企业参与省内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作经营。

(三)进一步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提升我省物流市场主体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我省物流企业运输工具和管理工具升级,对改善运输条件,更新物流技术装备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及自动化水平。完善企业物流服务链,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健全企业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二是拓展物流市场主体的服务网点。根据企业规模和业务量灵活选择自建经营网点或是合作共建网点,建全物流企业服务网络体系。三是提升我省物流市场主体的信息化水平。推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引进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推进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技术在我省物流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四)进一步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加强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我省现有高校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建立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完善物流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体系。物流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员工参与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适当给予培训补贴,在物流企业内部形成学习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良好氛围,提高员工物流管理与运作专业水平。三是加强物流中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可由物流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牵头,根据物流企业不同需求,引进“高专精”物流领军和创新人才,为物流人才的有效交流搭建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我省物流中高端人才的整体实力。

(五)进一步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我省物流市场主体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支持物流市场主体与金融机构联合打造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环境。各地要适当放宽对物流企业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的要求,允许物流企业成立物流发展基金,支持和鼓励成立物流投资公司,为中小微型物流企业的融资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对物流信贷支持。创新物流业信贷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发展实际特点推出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和推广针对物流企业的有效合同、应收账款、质押产品和车辆等专业设备抵押信贷业务,为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提供各类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对成长快、业态新、讲信用的物流企业提高授信额度,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切实满足物流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三是物流企业要建立健全融资管理。我省物流市场主体应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定期向银行提供财务报表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快资金回笼与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高银行对企业的授信等级。

相关热点
版权所有  2024香港资料大全 /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中路188号附楼三楼A之D08 分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劳动西路293号嘉盛奥美城1708室 ;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538号同城广场A栋1202; 
电话:13148420404  手机:18620250304  传真:020-29819059 联系人:胡先生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13887号-1  术支持:斌网网络
在线客服 资深顾问